蟒河情緣
蟒河是近年來驢友和窮游者尋歡撒野的天堂,那里有山水風情和世紀風貌,有飽含父輩們心血的浩瀚工程,也是讓我心生敬意的一處風景。
駕車不久便可進入鱗河口,映入眼簾的是蟒河林場那片松濤林海,也是蟒河下游防風阻害的綠色屏障。過了防護林帶,便是橫跨天塹與紅旗渠齊名的引沁渠,名曰愚公渠。沿階梯前行就是幾十米高的蟒河渡槽。
說起愚公渠,兒時的點滴和父輩曾經(jīng)的講解,猶如昨新。那時國困家貧,缺衣少穿,旱不能收,靠天吃飯的窘迫,制約著豫西北濟源、孟州等地區(qū)的生存發(fā)展和經(jīng)濟致富。
開始修渠時相當困難,各縣市都是捐糧捐款,分工包片,吃住都在工地的簡易窩棚。懸崖峭壁,深溝陡坡,都是一錘一釬在崖壁上騰挪,排險除障,絕壁飛檐只靠那纖纖吊索。
愚公渠十年磨一劍。投入了十萬民工,跨越了太行山脈的幾百個山頭,鑿通了六十多個隧洞、四百多個橋涵,長一百四十公里。
這座豐碑里,還有無悔舍身的六十二位平民英雄,將近兩百多個因公致殘的標兵模范。他們的無怨無悔,解決了濟源、孟州、吉利四十多萬畝的灌溉問題,從此這條人工天河把荒山禿嶺變成了豫西北的沃野良田。
隨著時代的腳步,愚公后人不滿現(xiàn)狀的束縛,又開始了新的移山工程。為了防洪消災,調(diào)節(jié)雨季洪水肆虐,又高壩平湖建成了蟒河水庫,造福了一方百姓,也挽住了狂蟒之災。
泗坪村前的攔河壩,至今還保存著歲月年輪的滄桑,壩體上“濟源人民馴服了蟒河”的字句依然透露著先輩的榮光。
先輩們不屈不撓的毅力、斗志、精神,如今憶起仍百感交集,對于后人來講,那是鞭策激勵,我們更要傳承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發(fā)揚艱苦奮斗的精神,建設(shè)新濟源。
蟒河的美,幽靜迷人,在山奇水秀,蟬鳴蛙鼓,百步一潭,百步峰秀,蔽日遮天,消暑解愁,心曠神怡,不亦樂乎。
蟒河是人文景觀相融的十里長卷,是美麗的,醉人的。蟒河的美,在景在意,更在那無聲勝有聲的壯舉。